近日,由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黨總支及科研辦共同主辦的第十一期高質量發展青年學術沙龍活動順利舉行。本期沙龍緊扣“非經典小RNA”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建模與解析”兩個主題,特邀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得者侍俊超研究員,以及研究所神經重建室趙賦副研究員與研究實習員安海婷作為主講嘉賓。研究所袁芳教授擔任點評嘉賓,閆旭副教授為本期沙龍活動主持人。
在第一部分中,侍俊超研究員以特邀嘉賓身份,深入介紹了團隊采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結合的方式研究非編碼小RNA分子及其修飾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分享了非編碼小RNA的檢測和分析平臺,并介紹了其在腫瘤及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中,趙賦副研究員分享了團隊在腦腫瘤人源移植瘤及細胞系模型建立中的經驗,并展望了該模型在腦腫瘤研究中良好的應用前景。他還期待借助院所融合的優勢,完成國內首個腦腫瘤人源移植瘤樣本庫的建設。安海婷博士分享了阿爾茨海默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治療及作用機制研究,介紹了神經退行性疾病與神經腫瘤關聯性的最新研究進展。點評嘉賓就報告內容作了精彩點評,參會人員也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次活動為不同學科領域的交流提供了寶貴機會,拓寬了廣大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視野和思路。與會者積極參與,促進了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助力推動研究成果的傳播與應用。本次活動充分展示了研究所黨總支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搭建了堅實的平臺,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展示與交流空間。在未來,研究所黨總支將聯合科研辦持續舉辦系列學術活動,進一步促進院內外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推動神經外科領域的持續發展。
(文:安海婷 圖片:楊重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