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藥物研究室前身為神經介質研究室成立于1977年。神經藥物研究室是一個神經化學與神經藥理學相結合的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為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繼發性損傷的病理生理機制和實驗治療以及抗腦缺血和腦外傷藥物的研發。
近年來重點開展了下述研究:(1)死亡蛋白酶Calpain和Caspase-3以及在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繼發性損傷中的作用及其調控;(2)固有免疫應答在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繼發性損傷中的作用;(3)缺血和創傷大腦保護的實驗研究:建立了抗腦缺血和腦創傷新藥藥效學關鍵技術及研究平臺,開展了牛磺酸降低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的藥效學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目前科室共有5人,其中正高1名。已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2名。
科室成果
自本科室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腦缺血和腦創傷繼發性損傷的應用基礎研究,建立了多種腦缺血模型和腦創傷模型,承擔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其他有關腦缺血的國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和北京市重點項目多項。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6項,授權專利1項。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項,到目前為止,本科室已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余篇。
科室人員簡介
徐超,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神經介質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腦血管病的基礎和藥物應用研究,先后承擔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其他有關腦缺血的國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和北京市重點項目共8項(均為負責人)。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獲國際、衛生部、北京市科技成果16項。先后獲得衛生部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兩委一部)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等表彰。
孫明,男,博士,研究員,神經藥物研究室負責人。長期從事神經生化和神經藥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機制以及損傷大腦保護的實驗研究。作為研究骨干,參加或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的研究。目前,主要開展缺血性和創傷性腦損傷后細胞死亡和存活的信號轉導及其實驗治療。
科室聯系方式
電話:(010)59976772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19號二區科研樓